服务热线:13626795846

我省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对策与建议

发布:2008-10-29 21:47:02作者: 包晓风浏览量:777

  

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对策与建议

                              ——我省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水泥作为新农村基础建设中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使用量会越来越大,使用面会越来越广。在农村使用水泥过程中,大力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利益三农,实现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对我省农村使用散装水泥现状分析,提出十一五加快我省农村散装水泥发展,提高散装水泥使用比例的对策建议,以期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农村发展散装水泥重大现实意义

散装水泥,是指不用纸袋、编织袋等包装,直接通过专用设备出

厂、运输、存储和使用的水泥。其基本特征是:(1)不用纸袋、编织袋等包装物;(2)机械化作业;(3)通过专用装备和器具。生产和使用散装水泥,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具有显著的环境与生态效益。众所周知,水泥纸袋要用优质牛皮纸做成,而每生产1吨包装纸要消耗木材5.5m3。国家权威部门测算,每万吨散装水泥,可节约包装用纸60吨,折合优质木材330立方米,节约电力7.2万千瓦时,节约煤炭78吨,棉纱0.4吨,节约水资源1.5吨。2006年全省因供应使用散装水泥6607万吨,累计节能降耗118万吨标煤,包括节约包装纸40万吨、折合优质木材218万立方米,节约煤炭52万吨、电力5亿千瓦时、烧碱15万吨、水资源9911万吨。若水泥出厂改用塑编袋或复合袋包装,除了消耗大量石油资源,受潮变质,破包污染外,又造成更为严重的“白色污染”等。发展散装水泥,能有效地解决城乡脏、乱、差、堵、噪等公害,降低粉尘排放,改善城乡大气环境质量,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是建设新农村,改变不良环境的有力举施。

2.节约包装费用。减少水泥损耗,降低工程造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水泥采用纸袋包装,造成巨大的浪费。2006年,我省散装水泥若改供袋装,支出的包装费可达13.21亿元,全国供应袋装水泥7.33亿吨,支出的包装费高达140多亿元。使用袋装水泥,纸袋破损和纸袋内残留水泥损耗在5%以上,还受刮风下雨、堆放场地影响。而散装水泥由于装卸、储运无尘作业,水泥残留在0.5%以下,仅此一项,因使用袋装,全国每年要损失3600万吨水泥,价值72亿元。散装水泥节约可观的包装费用,降低水泥生产、流通及使用成本,降低工程造价,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可为农民带来实惠。

3.有利于提升建筑施工质量,促进施工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袋装水泥从出厂到工地,要经过多次装、卸、搬、运、垛等中间环节,劳动强度大,粉尘飞扬,污染严重,对现场工人的身心健康和环境产生极大影响,且容易受潮变质,造成水泥的浪费或工程质量的下降。而散装水泥密封运输,扬尘极少,能成倍甚至几十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散装水泥储存在密封的储库或流动罐内,长期储存而不降低强度,供应速度快、运送过程中多次均化、质量可靠、计量准确,便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推广使用,对提高建筑施工机械化起到了推动作用,给农村使用散装水泥带来便捷。

4.有利于水泥工业结构的调整。立窑水泥生产规模小、高能耗、高排放、质量相对较差,是落后的生产技术与工艺。由于立窑水泥稳定性差等原因,严重制约水泥出厂采用散装水泥方式。水泥散装化代表着水泥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水泥的散装、散运、散储、散用,采用先进、环保的技术装备,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作业,管理水平高。水泥生产企业要达到这种要求,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改变低档次的产品结构,其必然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因此,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能提高全社会水泥散装化水平,有利于水泥工业结构的调整。

5.有利于建材、建筑业与世界接轨,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小水泥企业居多,生产工艺、能源消耗、粉尘排放等,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散装水泥以其质量、价格、环保等优越性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同,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散装水泥,不仅对建材行业发展具有推动意义,而且促进了建筑施工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建筑现代化和创建和谐社会的体现,有利于我国建材与建筑业与世界接轨。

目前,我国农村使用散装水泥才刚起步,全国农村散装水泥平均使用率仅为6%,我省使用率虽较高,也只有20%多一点。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散装水泥大有可为,前景广阔,应大力推广使用。

 

二、我省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分散等原因,我省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起步晚,基础薄弱,使用面较小,农民对散装水泥疑虑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与矛盾:

1.农村散装水泥供应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水泥供应、消费重点主要集中在城镇、重点工程,农村基础薄弱, 资金设备缺乏,建设项目规模小,水泥用量少等原因,目前,全省农村尚未建立散装水泥现代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散装水泥供应服务尚未跟上。据初步统计,通过省、市、县(市、区)一年来的努力,到2006年底,全省向农村配送供应散装水泥的厂(站)已有131家,其中就厂配送94家,经销配送37家,散装销售网点108个,累计供应散装水泥189万吨。虽开始起步,但大部分地区的农民难以像城市那样,购买到价廉物美量准供货及时的散装水泥。如,我省经济发达的东阳市农村地区,至今尚未有散装水泥供应、使用网络,经销散装水泥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要大量使用散装水泥,基础条件尚不具备,目前,该市正在北江镇建中转配送站,周边农村地区不日能用上散装水泥。

2.农村水泥使用点分散, 使用规模较小,道路状况较差,与袋装水泥相比,优势不明显。农村袋装水泥运输以拖拉机、农用车等交通工具为主,超载量大,运输成本较低,而散装水泥必须通过专用运输车运送,受容积影响,装载量相对较小,运输效率较低。散装水泥流动或周转罐,需支出搬迁费用。散装水泥若通过远距离中转配送,则增加中转费用,因此,散装水泥出厂价格一般低于袋装20-30元,而到农民手中,散装与袋装水泥总支出可能持平或高于袋装,供应、使用散装水泥手续又比较麻烦,经销商及农民销售、使用散装水泥的积极性不高。

3.适合农村特点的计量、运输、储存、使用等技术装备尚不完善。目前,我省已经开发了农村较为实用的小车、小罐、小秤“三小”农用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经过试用,基本能满足农村使用散装水泥的需要。但装备的标准化、系列化、适用范围、技术成熟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装备的价格偏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农户周转用的箱、桶的品种、规格、实用性、耐用性、经济性等方面都需要改进和提高。

4.使用散装水泥的观念有待提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使用散装水泥还不习惯,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认为散装水泥看不见、摸不到,数量是否准确,供货是否及时,服务是否到位,好处是否明显?有较大疑虑。水泥生产企业也有只顾眼前利益,供应散装水泥怕拖欠货款,在农村大量设点供散,费心、费事、费力、利微,不愿化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5.缺乏扶持性政策措施。发展农村散装水泥涉及面广,由于资金设备匮乏,面临启动难、推进难“两难”境地。我省水泥散装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额非常有限,要使我省农村“推散”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扎实推进,首先必须解决启动资金问题,争取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其次,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投资,拓宽筹资思路和渠道,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努力按市场机制办事,促进持久发展。第三,积极争取扶持性政策措施,让农村散装水泥的经营者、使用者从财政、税收、银行等部门的优惠政策中得到实惠。

 

三、我省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对策与建议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200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成1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000个示范村和10000个自然村整治建设任务,等等,新农村建设为我省发展农村散装水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由于农村的特殊环境,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困难很多,特别是起步阶段,难度更大,为此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加快发展:

1.明确发展目标,抓好工作重点。根据目前城乡发展现状,我省提出到“十一五”末,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的三个阶段,即2007-2008年为发展巩固阶段,要求各市、县(市、区)在2007年底前初步培育二个配送站,通过典型示范,加以巩固提高,逐步建立农村散装水泥销售配送网络,形成“供散”规模,到2008年末,全省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争取达到32%;2008-2009年为提高完善阶段,要求各市、县(市、区)在完善原有二个配送站的基础上,再培育一个配送站,借鉴成熟的经验,加以完善推广,要求在2009年末,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36%;2009-2010年为全面推行阶段,即各市、县(市、区)继续培育一个配送站,全省农村配送网(站)累计400个。农村散装水泥销售配送网络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及部分农民建房基本用上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及预拌砂浆,到2010年末,力争全省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40%。

各市、县(市、区)要通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规划,掌握道路、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情况,明确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要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等水泥用量较大、较为集中项目的“用散”工作;在确保重点项目“用散”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民个体建房及农村散装水泥零售。

   2.加强宣传发动,营造发展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做好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的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农村和农民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利用广播、黑板报、招贴画、宣传车、电影等形式,进行有声有色、多彩多姿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可度。同时,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通过广泛持久地宣传,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相关企业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村散装水泥对用户、生产企业、经销者及社会的重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政治意义,对节能降耗的作用,认识必然性,提高工作力度。既要算对国家、社会、环境宏观大帐,又要算企业、经营者、使用者微观效益帐。

3.研究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是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的重要工作,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省、市、县(市、区)对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的专项补助。我省重点是实施“183”工程,按照要求,各个市、县(包括省)到2007年底,设立二个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站,全省大约183个,除省财政安排专项补助外,由各级散装水泥办及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总体发展要求及省、市、县(市、区)比例出资,落实当地配套资金;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拓展农村散装水泥市场的生产、经营、使用者,在所得税、营业税及工商管理费用、环保审定、土地使用、汽车通行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及照顾;三是散装水泥生产、经营者要在销售价格、设备保障、促销策略、提供服务等方面,给使用者以优惠,鼓励和引导多用散装水泥;四是发挥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以少引多,“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充分调动、发挥企业和社会力量。

4.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建议省、市、县(市、区)成立发展农村散装水泥工作协调机构,由经贸、发改、农办、财政、建设、国土、税务、工商、环保、质监、交通等部门参加,各司其职,协调具体工作中的问题。按照省政府第151号令第三条规定,有条件的乡镇可设发展散装水泥管理站(办事处、联络站),聘用专人或兼职负责;中心村设发展散装水泥联络员。将发展散装水泥纳入新农村建设具体内容,列入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市、区)和乡(镇)政府的议事日程,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各散装水泥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工作,尤其要协助企业做好及时供应、准确计量、设备选型、融资贷款、交流信息等服务工作。

5.建立配送网络、降低运行成本。构建农村现代物流网络是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的重要环节。散装水泥从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各环节必须环环相扣,目前,广大农村地区暂时还无法大量使用优质、价廉、量准的散装水泥。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需重点扶植、培育散装水泥销售配送网(站),挑选信誉好、服务优的企业完成这项任务,合理布局,提高配送规模,降低运行成本,使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几年的努力,全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农村散装水泥市场服务体系,同时,加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步伐,推广应用适用农村的运输、储存、使用技术装备,保障散装水泥配送到全省各个乡镇村。

6.抓好行政执法,加强市场整治。目前,农村水泥市场普遍存在混乱现象,劣质水泥充斥市场,短斤少两,鱼目混珠,破包污染大量存在,以袋装水泥为主,它的存在对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产生较大的影响,必须依法整治。农村因分散,偏辟,不利于日常监管及行政执法工作。因此,要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各级散装办要联合城建、技监、环保、工商等部门开展执法检查,深入农村各个角落,通过法律及经济等手段予以查处,禁止劣质袋装水泥进入农村,提高袋装水泥进入农村的门槛和成本。

 

 

   课题组人员:张青山 姚德昌吴国华 包晓风(执笔)

 

 


相关阅读:

    搜索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