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26795846

谁能拯救利润锐减的水泥企业

发布:2009-12-15 14:52:37作者: 不详浏览量:3011

  危机感越来越强烈

  等公司在四川境内在建项目完工之后,作为一名浙商,四川利万步森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国表示将不再打算继续投资水泥项目了,他断定四川水泥市场肯定会过剩。

  陈建国的预言并没有错。在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被外界称为国内水泥价格高地的四川,其水泥价格连续出现多次“跳水”——由曾经的每吨580元猛降至目前的每吨300元左右,且直逼300元以下红线。

  不仅是四川,来自全国各地水泥协会的统计数据纷纷显示,包括江浙、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甚至原本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较为滞后的山西、陕西、甘肃及云南、贵州等中西部省份的水泥价格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波动,有的地区的水泥价格甚至出现“垂直下降”的怪异价格现象。

  水泥行业潜伏危机

  “产能过剩是目前水泥价格震荡,最终萎靡不振的主要症结所在。”中国水泥协会某负责人向笔者表示。

  据中国水泥协会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共计132条,新增水泥产能达2亿吨。其中,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70多条,新增水泥生产能力9000余万吨。统计数据还显示,目前国内水泥总产能已经达到17亿吨,而市场需求大约在14亿吨,也就是说,有近3亿多吨的水泥在现在看来是过剩的。

  事实上,此前工信部某负责人就曾对外公开表示我国水泥产能已经出现问题,拿他的原话来说,就是目前我国水泥行业不是一般意义的过剩,而是严重过剩。

  不过,就在上述负责人发表此番言论后不久,国家主管部门便对包括水泥、钢铁、玻璃在内的行业展开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整治。

  水泥行业的整治似乎更为的强硬。今年8月底,传出国务院正制定旨在防止水泥产能过剩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文件表示工信部将下达审批新线的新标准,即人均熟料产能超过1000公斤的省将停止审批新线;9月中旬,工信部正式下发文件,除更改审批红线的标准以外,该部还做出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上述原则的项目严禁开工建设的决定。

  “水泥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拐点,而各路危机则已经潜伏在了这个行业的每个角落。”中国水泥协会负责人表示。

  低利润下的企业博弈

  低利润,直接导致各大水泥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行业血拼在所难免。

  而这种现象,在“水泥价格高地”的四川来说,尤为突出。

  09年11月某日,四川仁寿物价局的肖云龙习惯地看了一眼物价价格监测单,惊讶地叫出声来:325水泥又跌了,一吨300元!印象中,2月前当地水泥售价在一吨520元左右。

  事实上,这已是四川地区出现的第九次降价了。四川省水泥协会秘书长成学军此前曾向笔者表示,近几个月以来,四川水泥价格连续下降,幅度达到100-220元左右,最低的已经跌到300元一吨,引起了地方及国家的广泛关注。

  产能过剩了,于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开始变得恶化,而越是到这个时候,价格就变成了企业为争取市场份额而最有力且最有效的利器。

  2009年5月9日,四川水泥市场开始出现第一波“震荡”——在川投产10年的亚东水泥高调宣布,其每吨水泥价格将下调40元,降至每吨440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天后,本土的峨胜、利森等大型水泥企业纷纷效仿,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对应的降价措施。5月11日,世界行业龙头拉法基设在都江堰的水泥厂也宣布调价,该公司散装水泥价格将下调40元/吨,袋装水泥价格将下调15元/吨。

  面对媒体不断提出的为什么要率先降价的“责问”?四川亚东水泥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外坦言:主要还是销售的压力,灾后重建中大量省外水泥涌入,但市场容量必竟有限,“有必要采取降价的措施来稳定市场”。

  业内介绍了降幅玄机。一年来,前前后后有100多个外省水泥品牌进入四川,水泥行业成本价在240—280元,如果从河南、山西、陕西的一些水泥厂把水泥运到成都,运输价格一般在190—200元/吨左右,到岸价在440元左右,这正好是亚东水泥的销售价格——此价是四川水泥设置的自保门槛。

  成学军肯定地向笔者表示,四川水泥行业一度的高利润本来就不正常,降价是正常的。随着大量新建生产线陆续投产,价格还可能会继续下跌。

  据笔者粗略统计,2008年3月份以前,四川在建和拟建生产线就已有83条,合计9970万吨,地震后又增加了33条,产能6000万吨。这些新生产线都声称将在2011年建成,新增加的总产能高达1.6亿吨。加上目前存在的6000产能,也就是说到2011年,四川水泥产能将达到2.2亿吨。

  “对于四川水泥投产过于集中的问题,水泥协会已经提出过警告,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两年后的产能过剩问题将十分严重,而那时,川内的水泥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大打价格战在所难免。”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孔祥忠说。

  精细化成“救世主”?

  从上面的案例不难发现,当下的水泥企业的日子有的似乎并不那么好过。因为当水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时,水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变得恶化,而伴随着水泥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水泥企业从市场上获取的利润也开始减少。

  不过,面对此情此景,水泥企业为了谋取利润,仍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打价格战上了,而很少有企业把突破的重点放在如何实现企业高产节能降耗上。

  事实上,虽然新型干法水泥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其装备、性能、技术、能耗、效益都远比传统的立窑、湿法窑、中空窑要优越的多。但另外一个事实是,在我国大面积普及的新型干法旋窑中,其管理水平与运作水平却参差不齐。同为新型干法生产企业,即便在某些水泥产能出现过剩的地方,有的企业同样利润可观,而同时有的企业却效益却不好,盈利不多,甚至有的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整体产业背景以外,我想最主要的症结应该是在同等的行业大环境下没有正确处理好大型化与精细化的关系,没有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实战专家谢克平介绍说。

  那么,什么是精细化?按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实战专家谢克平的解释,“精细化”指的是运转水平,而实现高水平的运转要靠精细的管理与操作,这种精细的管理与操作,构成了企业自身所具备创造效益的基础。同样是先进的生产工艺,由于其管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所创造的效益或利润同样会有正负、大小之分。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定位,除了销售策略外,很大程度上要靠产品质量的优胜,而降低成本则要靠管理与生产技术的精细。

  事实上,正如前面所述,为了谋取企业利润,水泥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已成为必然。然而,在整体产业环境相当的情况之下,同样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规模,但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因而也导致了各个企业所创造的效益或利润变得有正负和大小之分。

  众所周知,企业是靠获取利润才能生存的,即成本必须低于售价。因此从企业自身分析,提高售价除了靠销售策略外,就要靠质量的优胜;降低成本则要靠管理与生产技术的精细。仅仅靠“大”绝对不是生存条件的全部,也不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途径。谢克平举例说明,在整体产业环境相当的情况之下,一个年产一千万吨熟料,单位成本为150元的大集团,却很难与年产只有200万吨熟料,但单位成本为140元的中型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就是这10元的成本之差,在相同的条件下,体现却是不同的管理水平。

  谢克平同时表示,从国际上来看,以HOLCIM为代表的世界水泥行业巨头之所以成功,成本控制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水泥企业,成本的过度浪费现象普遍,是不能做强的根本原因。而在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耗控制成本,完成由量变向质变转换,将是我国水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关键一步。”他特别指出,海螺水泥正是通过深入持久的精细化管理,率先完成了这种过渡,实现了从“国内水泥龙头”向“世界水泥巨头”的跨越,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泥企业。

  事实上,从谢克平的话里可以看出,随着国内水泥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未来水泥企业的竞争将变得异常惨烈,因而企业的利润也将随之锐减,而正是此时,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将被所有水泥企业所重视,同时精细化管理将对现代水泥企业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即成为未来水泥企业立足市场、实现企业利润的“救世主”。
 


搜索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