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0-02-01 14:19:49作者: 不详浏览量:2617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在去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温家宝以负责任的大国总理身份,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承诺,意味着中国从此进入了低碳时代。大连是我国北方最具经济活力和最为开放的国际化城市,也是资源缺乏、生态脆弱的滨海旅游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城市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一、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大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大连是能源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扩大,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000年以来,我市gdp由100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000亿元。综合能源消耗总量年均增加近180万吨标准煤,增幅约9.2%,2005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费总量是2000年的1.55倍。我市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较高,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仅占全市能源生产总量的0.09%,所需二次能源生产均依赖一次能源的大量调入。2005年调入原煤1700万吨、原油2000万吨。特别是最近几年,一些重大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投产,人民生活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将加大对能源的需要。据预测,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国民经济以13%左右速度增长,到2010年,能源消耗量将达到4105万吨标准煤,综合能源消费总量高出目标值10.4个百分点,能源供求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以大连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生产规模,长期消耗大量的能源支持经济增长是不实际的,也是难以为续的。只有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才有可能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
2.发展低碳经济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加快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迫切要求。大连以“美丽的海滨城市”闻名全国,近几年,我市不断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球环境500佳”、“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一系列荣誉。2008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3天,空气质量优的天数首次突破100天达到108天,优良率为96.4%。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等六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影响环境的因素依然存在:我市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石油产品为辅,还没有核电和天然气,只有规模很小的水电和风电,其中的煤炭消费比例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尤其是冬季城市供热大多以煤炭为主,每个采暖期约消耗煤炭260万吨。按全市城乡居民户籍平均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活消费0.64吨标准煤,平均每户居民消费1.85吨标准煤。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纯碳是天然气的近2倍,必然会产生较高的碳排放强度,从而影响到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按照《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20)》,我市将用5到10年时间,把大连市建成国家级生态市,成为“绿脊连通、海滨环绕、山水相融、人地和谐”的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市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也十分艰巨,如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国家级生态市的目标将难以最终实现。
3.发展低碳经济将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不竭动力。发展低碳经济、培育绿色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这既是后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作为一次产业革命,对经济的发展必然是开创性的,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据有关机构统计,低碳行业2008年收入增幅为75%,其中上市企业营业总额达5340亿美元,超过航天与国防业5300亿美元的营业总额。预计到2020年,该行业的年收入将超过2万亿美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大连正在落实国家战略,打造“三个中心”、一个集聚区;进一步提升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这就要求大连必须抓住这轮发展机遇,在参与全球产业发展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主动,进而带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大连的对策措施
1.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规划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指导,才能从决策源头上保证城市发展朝着低碳方向转型。一是要把低碳经济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确定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各行业和企业的低碳经济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和方向。二是按照国家已颁布的有关能效标准,研究制定符合我市的用能等级划分、节能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标准;制定和完善主要耗能产品、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和各类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定额。三是设置低碳经济的统计评价和考核指标。目前在我市现有的统计指标中,对衡量与描述低碳经济的指标评价与考核还有欠缺,如“碳生产率”(即排放单位二氧化碳创造多少国民生产总值)、“碳足迹”(人均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各种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与电器设备的能效指标等等。进一步加快低碳经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比较科学的计量手段和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低碳经济工作的规范化、定量化和系统化。
2.优化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一是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大连市终端能源消耗的产业构成来看,第二产业仍居首位,达到了65%,而生活消耗、第一产业消耗、第三产业消耗则相对较低。如果一、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各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就相应降低两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能降低约1.8个百分点。2008年,我市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40.83%。同期广州为59.02%,青岛为44.1%,发达国家普遍水平是70%。相比之下有很大的距离,这距离就意味着今后发展的潜力和机会。因此,要加大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减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从而相对控制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度需求。二是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市重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是轻工业的5倍多。加工程度越高,单位产值能耗越低。今后要继续压缩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石油加工及炼焦、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高耗能行业,重点支持核电装备、风力发电机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发光、新材料、生态农业、生物制药等绿色产业,使之逐渐成为我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三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效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氢能等新型洁净能源,降低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和消耗,逐步改变我市的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洁净化、生态化转变和发展。在注重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应该把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相结合,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
3.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没有低碳技术的创新,低碳经济就没有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目前世界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但一些实用技术已具雏形。在一些领域,我国在跟发达国家同步研发。如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我国经过十多年发展,创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工业体系,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30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成为我国少数几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之一。所以,大连要把握机遇,迎头赶上,在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上有所突破。一是要加大对低碳技术的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目前我市在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方面有了显著创新成果,应继续扩大成果,带动其他相关技术的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加强低碳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广一批先进成熟适用的低碳技术及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特别注意降低碳技术的使用成本,减少技术推广的阻碍。三是积极引进国外已有的成熟的低碳技术。鼓励企业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
4.大力开展低碳宣传,提高公众的节约意识,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和低碳密切关联,衣食住行都可以减少碳排放。按照我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因此,公众个人的行动非常重要。要扩大低碳理念的普及推广,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众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好处,增强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的理念,自觉采取低碳生活消费方式,营造出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大连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