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26795846

建材大佬争锋:谁能打开海螺水泥神秘钥匙

发布:2009-12-30 14:20:53作者: 不详浏览量:2484

12月27日,中材集团与甘肃省政府在兰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材集团正式获得甘肃、青海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商祁连山实际控制人——祁连山控股51%的股权。

而就在同一时间,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明来到四川绵阳,与当地政府签下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对该地相关产业进行战略性整合和重组。

看似各显其手的背后,实际上是两大建材巨头的交锋。工信部最新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案》提出,在2011之前,建材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要取得新进展,培育1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建材企业集团,初步形成8家以上年产能超千万吨的区域性水泥企业集团。

所谓的1+8,显然,最大的看点是谁将成为“1”。谁能独立潮头,成为国内水泥领域最大的霸主?

尽管各有动作,但本报记者了解到,海螺水泥将是揭开这个答案的神秘钥匙。目前,中材集团和中国建材都正跟海螺水泥接触。

得海螺者得天下

早在今年10月,安徽方面传出风声海螺集团大股东安徽省投资集团将转让其名下海螺水泥部分股权以来,业内就掀起巨大波澜。

作为亚洲第一大的水泥集团,海螺集团2008年的产量达到1.2亿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海螺者得天下,中国建材或中材集团如果任何一家能拿下海螺,都将成为国内水泥业的霸主。”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如此认为。

记者注意到,就在海螺股份转让消息传出前几日,中材集团董事长谭仲明在合肥面见了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而在消息传出之后两周,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也飞赴合肥,向王金山当面表达了“进一步深化与安徽合作”的意愿。

“我们对此事没有任何发言权,股权方面的问题要问国资委。”海螺集团人士在接受记者电话询问时如此回答。而中国建材及中材两大集团则大方表示,对海螺集团股份兴趣很大,但一切要看安徽国资委的具体安排。

海螺集团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其注册资本为8亿,其中安徽省国资委旗下的安徽省投资集团拥有51%股份,海螺集团员工持股的海创公司拥有49%股份。

一位接近安徽省投资集团的人士对记者说,“目前具体如何转让,转让多少股份出去,方案都还没定下来,还在谈,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中国建材还是中材,想进入海螺,都必须承诺大规模在安徽投资的计划,为安徽省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带来资金和项目。”

目前,业内有消息称,安徽省国资委更为属意中材集团。据了解,早在上半年,安徽省就与中材集团签定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双方承诺将在皖属企业改制、重组、并购等方面进行合作,力争5年左右使中材集团在皖投资不低于100亿元。而相对来说,中国建材与安徽省国资委方面的介入稍迟。

但另一方面,中国建材与安徽的关联度也并不少。今年以来,中国建材先后与安徽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池州市、滁州市、安庆市等许多地市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00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6年,中国建材收购了海螺集团旗下徐州海螺,双方至今在水泥生产研发等方面还进行着长期合作。有消息称,中国建材允诺,若完成对海螺集团的收购,将会把所有水泥板块的业务都合并到海螺集团管理,总部仍是在安徽。

“不管最后谁是赢家,对海螺股权的争夺将掀起两大央企持续数年的水泥争霸中最大的高潮,也是最大的悬念。”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两大巨头争夺第一

“与一些大型水泥集团近几年大量新建产能不同,两大央企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主要依靠自身强大的背景,走收购兼并快速扩张的路线,这符合国家控制新建产能的方针。而另一方面,为了争夺头号交椅,未来两大企业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刘作毅表示。

事实上,在三年前,中国建材与中材两大集团在水泥领域还排不上前十名,但依靠一系列兼并收购行动,两大央企在水泥业的地位迅速上升。

过去中国建材旗下水泥业务主要是联合水泥公司,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等省。2007年,中国建材联合浙江尖峰、浙江虎山、浙江水泥、江西万年青等企业以及湖南省国资委,拉开了一场涉及“五省一市”的水泥企业大并购,组建成立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总投资高达100亿,一举成为东南亚经济区最大的水泥制造商。

今年3月,中国建材又联合东北辽源金刚水泥集团及弘毅投资成立北方水泥,注册资本为10亿。

“目前中国建材正在加大对山东,河南及周边地区一些中型企业的收购,最终目标是从南到北连成一片。”中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说。

而中材集团也通过连番动作,先后收购了新疆的天山股份,宁夏的赛马实业以及甘肃的祁连山三家上市公司,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在内的西北一线市场已尽归囊中。与此同时,以北方为据点,中材集团也不断向南方扩张,在中国建材重兵驻扎的湖南、江苏等地拥有数家大型水泥厂。

“两家央企都是走收购兼并高速扩张的路线,但从风格上来讲,两家企业又有所不同,中材集团坚持不控股不做,虽然收购的企业数量较少,但控制力更强,而中国建材收购的企业数量更多,相对来说后继融合的难度也更大。”一位水泥业人士说。


搜索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