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09-03-02 14:38:25作者: 不详浏览量:2150
2008年是我国水泥行业发展不同寻常的一年,全国水泥生产总量和水泥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了双增长,水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散装水泥供应量持续稳步增长,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增幅较往年有新的突破,散装水泥区域发展的差距逐步缩小,部分中部地区省份散装水泥发展成效显著,全国散装水泥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
一、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增幅三十多年来首次高于水泥生产量的增幅,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增幅高于近年平均增幅。2008年全国水泥年生产总量为13.9亿吨,年增长量为3433万吨,增长率为 2.54%。由于水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及散装水泥产业链和建筑领域水泥消费结构的形成,散装水泥供应总量为 6.4亿吨,年增长量为7130万吨,增长率为12.62%,散装水泥供应量年增长率高于水泥年生产增长率 10.08个百分点,突出的特点是散装水泥供应量年增长幅度自1977年以来首次高于水泥生产年增长幅度。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达到45.82%,比上年41.71%增长了4.11个百分点,其年增速除2003年外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主要因素是:一是新型干法水泥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散装水泥生产供应能力增强。二是水泥生产企业间重组联合步伐加快,水泥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三是散装水泥产业链和应用的基础能力增强,保障了全国散装水泥使用量的稳步增长。此外,推广使用预拌砂浆正处于分批“禁现”的推动阶段,2008年全国预拌砂浆的设计生产能力已达2642万吨,而全国的年使用量仅约215万吨,不足设计生产能力的10%。因此,加大预拌砂浆使用环节的推广力度,是艰巨的重点工作。
二、京、津、沪水泥散装率维持高水平,华东地区散装水泥供应总量居全国主导地位,中南地区散装水泥增长量占全国增长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统计表明:全国散装水泥主要产区集中在华东和中南两地区,两地区散装水泥供应总量占全国总量的73.94%,占全国散装水泥年增量的 72.7%,已成为引领我国散水泥发展的核心区域。
三、我国东部散装水泥发展平稳并占绝对优势,中、西部发展速度呈上升趋势,散装水泥区域发展差距趋于减小。2008年我国东部地区散装水泥供应总量达3.56亿吨, 是全国总量的55.96%,已连续十五年超过全国的半数产量,散装水泥市场趋于成熟,但供应总量增长的趋势开始减缓。中、西部散装水泥供应量分别为1.74、1.06亿吨,年增长率分别为24.35%、22.86%,已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且上升趋势加快。中部散装水泥供应年增长量是东部的1.95倍,西部的年增长量是东部的1.13倍,散装水泥区域发展差异呈现减小趋势。从全国散装水泥发展趋势看,国家中、西部散装水泥供应量的增幅和增长率均高于东部,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发展差距呈减小趋势。
四、散装水泥出口量继续下降,对散装水泥整体发展形势影响不大。由于金融危机对国际水泥市场冲击,美国、西班牙及中东地区的水泥需求量急剧下降,受国家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及水泥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造成2008年散装水泥的出口量进一步下降。全年水泥出口总量为1006万吨,其中散装水泥为899.12万吨,占出口量的89.42%,同比下降5.63%。散装水泥出口量仅占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的1.41%,对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
五、发展散装水泥对节能减排的综合效益评估。2008年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为 6.4亿吨,据测算,可节约标准煤1461.5万吨,减少粉尘排放639.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799.9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32万吨,实现综合效益286.24亿元。
六、全国散装水泥总体发展状况仍显平缓,大部分省份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有差距。虽然2008年散装水泥取得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成效,继续实现了散装水泥供应量、水泥散装率双增长。但从近几年全国散装水泥发展情况看,散装水泥量、率的增长幅度仍较平缓。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刚达到45.82%,距“十一五”散装水泥发展指导意见的规划目标还有9.18个百分点的差距。全国统计范围内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2个省份仍未达到全国水泥散装率的平均水平。其中:有6个省份水泥散装率高于40%,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有11个省份水泥散装率在30-40%;其他不足30%。
七、散装水泥未来发展趋势。2009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考验是更加严峻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显现更加复杂的局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保增长、调结构、保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包括散装水泥在内的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对散装水泥的需求将保持低速持续的增长态势。